2013年1月18日 星期五

柏林Casa Camper Berlin/每個人有他定義的柏林但要看轉型城市才有的活力,還是得到旅店所在的Mitte區


 Plus One讓我才踏上柏林就不可遏止的反感起來()在短短的十幾個小時經歷了當地年輕人信口開河又歇斯底里的哪一面,但Casa Camper讓我重新愛上它!原來友善、迷人的那個面向存在Mitte而不是Kreuzkölln,別怪我,起碼我是這樣感覺。

 是高估了對次文化或者社會邊緣的熱情?還是天秤座對自我權益的據理力爭的毫不讓步?總之,我已不再是那個只是孩子的浪漫情懷二十歲了!

 現今的柏林是一座甚麼人都有,滿是塗鴉、低價精品酒店、髒亂、公社運動、有機市集和超過二十個讓人眼花撩亂跳蚤市場的城市,過去它讓人聞風喪膽如今卻成了歐洲的經濟救星,德國人不認為柏林可以代表他們,我更不認為這裡像歐洲大都會,起碼那座怎麼蓋都蓋不完的國際機場卻仍然停留在我二十歲。

 1989柏林圍牆倒榻的哪一天我在德國,
其實那個大半年我都在歐洲自助旅行,從此以後沒有再回來過。隔了二十幾年,其它風華絕代的大城市都岌岌可危,當年最落魄的牆倒之地現今卻最百家爭鳴。

 我握著把Kreuzkölln吹捧得好似紐約肉品區的烏龍資料,其實哪裡是個移民區,充斥著土耳其商店、中國餐廳、力圖振作的精品店和廉價連鎖旅店,像個流浪漢的路人好心的在第二天招計程車時,指著前方說哪裡就能搭地鐵不需要浪費錢,但天知道,我們只想趕快離開這個三教九流又帶來不祥感的地方。

 車子駛向Camper位在Mitte東邊盡頭的區域,原本以為又是另個移民區但一間接著一間的潮店,而且遠離觀光客聚集的六月十七大街(Straße des 17. Juni )….原來這裡才是肉品區的分身嘛,看來作者們要不趕不上柏林的變化,要不執著於社會邊緣才是真正的柏林。

 每個人有他定義的柏林,但走一趟原本衰敗的東柏林Mitte區的scheunenviertel,精心打理的型格店和為數不少國際連鎖品牌的進駐無異紐約時報形容的紐約八十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封為設計之都的象徵所在。

 一如布宜諾斯艾利斯的Palemo、赫爾辛基計(EsplanadiMannerheimintieErottaja)的氛圍。

台灣最近也在拼設計之都,中山區光點那一帶的感覺十分接近,只可惜都在巷弄內少了一條日光大道上的如上氣勢。

沒有留言:

台灣墾丁華泰瑞苑二訪/只能說,舊地重遊有時還真不是個好主意,尤其是奠基在一見鍾情的情況下。

二訪華泰瑞苑    以為半年前 ” 首發版 ” 的美好可以永遠帶走,沒想到 ” 再現部 ” 時 竟以最快的速度殞落 … . 只能慶幸還好一見鍾情的對象不是人。   入住 當天 8/31 , 恰好是 瑪娃低氣壓引起的外圍環流讓墾丁處於時陰時晴時風時雨的不穩定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