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一次跟自己的錢過不去,上次付了425美金,這次學費少繳點,200歐且不附贈早餐。
只能說這些設計師或建築師或是粉絲記者寫的旅店報導能否在人性化一點?!旅店說到最後還是得讓一個風塵僕僕剛踏上這個國度的遊客好好洗個澡睡個覺吧….當然如果願意花上350歐住進Duplex,或許才能得到比家好的感覺吧。
如果是位在瑪黑的蛋黃區也就認了,或是設計真的讓我不虛此行也行,但在我入住的三天裡,雜誌上寫的”…閱覽室150 冊法語和英語書籍、旅店庭院和酒吧定期舉辦活動、邀請住客了解在附近畫廊展覽作品的藝術家…”這些聽來像新聞稿頗迷惑人心的事件基本上都沒發生。
倒是櫃檯哪位我們說英文他回答中文的場景令人發覰,這位誠懇得很熱情的工作人員頗想重溫過去住在北京的歲月;晚上沒半個人的吧檯老兄也算稱職,歡迎拍照也知無不言。
太記得25歲的巴黎是個負擔,它是當時的我或者說是當時年輕人的夢。巴黎走味了,因為落魄….現在的香榭里榭被麥當勞和ZARA搞俗了,米其林也被不斷展店的Alain Ducasse、Joël Robuchon弄得不希罕。
即便我在年輕時在此停留,巴黎流動的宴饗卻似乎沒有永遠跟著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